第八屆“中國移動‘和教育’杯”全國教育技術論文
活動指南
目 錄
附錄:優秀論文評價標準一、人員范圍全國各學科教師及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相關工作者。
二、時間安排論文提交時間:4月1日-9月10日投票支持截止時間: 9月10日省級推薦時間: 9月10日-9月30日集中報送時間: 10月8日-10月9日
全國遴選時間: 10月10日-10月25日現場交流活動:11月上旬三、活動要求
1.活動主題: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開放 人本 個性 共享 創新
鼓勵全國各學科教師及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結合教育教學及生活實際,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科學化應用,深化教育技術理論研究, 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反映廣大師生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感悟。具體選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文章要有明確的觀點和具體的內容,能突出重點,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論述,能反映學術和實踐創新。文章應包含題目、摘要(200字以上)、關鍵詞(3-5個)、正文、參考文獻、文中引等。不要在論文里寫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等聯系方式(范文請登錄后文中的網站查閱、下載)。
本次論文活動采用在線投稿方式,參與活動教師直接將論文提交到論文活動專用網站。首先進行注冊,填寫個人真實信息:作者姓名、單位(全稱,可參考學校公章)、聯系電話、電子郵件、通訊地址、郵政編碼等;注冊后提交論文, 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論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費。注意:通訊地址務必要填寫詳細、準確,以便于論文結集發表后樣刊的順利郵遞。
1.論文活動將組織省級推薦和全國遴選。各省級電教部門負責組織省級推薦。省級的推薦標準、推薦細則由各地電教部門自行確定。中央電教館制定全國優秀論文評價標準
(見附錄),負責組織全國遴選。
2.活動組委會為各省級電教部門配備一個單獨的賬戶,
9月10日,各省級電教部門用該賬戶可登錄FTP平臺下載各省論文,組織省級推薦。省級推薦后,各省級電教部門按規定時間集中報送20-50篇論文參加全國遴選,報送的論文中,一線教師的論文數量須占到90%以上。
1.優秀組織單位:根據各地電教部門和學校宣傳、組織情況以及投稿數量,組委會將遴選出若干優秀組織單位,優秀組織單位遴選對象包括各省級電教部門和學校。
指 標 |
權重 |
各省參與“論文活動”的論文數量 |
0.3 |
全國遴選出的各省優秀論文的數量 |
0.3 |
各省組織工作情況,如宣傳組織、嚴格推薦優秀論文并及時報送等 |
0.2 |
各省投票數量 |
0.2 |
指 標 |
權重 |
各學校參與“論文活動”的論文數量 |
0.3 |
全國遴選出的各學校的優秀論文數量 |
0.3 |
各學校組織工作情況,如宣傳組織等 |
0.2 |
各學校投票數量 |
0.2 |
2.優秀論文:根據專家遴選和網上公眾投票,共設置一等獎100名、二等獎200名、三等獎300名、優秀獎若干。在遴選結束后將舉辦論文交流活動(另行通知)。
3.論文發表:部分優秀論文以《中國電化教育》雜志??问浇Y集發表。六、組織工作
“論文活動”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共同主辦。
“論文活動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負責論文活動日常事務工作。
2.論文活動詳情查詢論文活動詳情查詢請登錄以下各網站查詢:
論文活動專用網站(http://edu.10086.cn/lunwen活動專區);
手機客戶端地址(http://edu.10086.cn/app);中央電化教育館官網(http://www.ncet.edu.cn/);
《中國電化教育》雜志官網(http://www.webcet.cn)。附錄:
優秀論文評價標準
類別 |
標準(滿分100分) |
權重 |
價值性
|
1.選題價值:論文選題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情況,體現當前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突出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主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和可推廣價值。 |
30分 |
2.應用價值:論文觀點鮮明,圍繞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重在解決實際問題,具有啟發性和可借鑒價值。 |
||
科學性
|
1.論點正確,符合實際,表述準確。 |
20分 |
2.論據科學、穩定、嚴密;實驗及調查數據準確可靠,符合教學規律,沒有不確定、猜測性的內容。 |
||
3.研究方法科學,資料數據詳實,推理嚴密,統計分析正確。 |
||
規范性
|
1.文章體例嚴謹(有關鍵詞、摘要、正文和參考文獻等),論述嚴謹,邏輯性強。 |
20分 |
2.概念表述清晰準確。 |
||
3.內容和綱要切題,引用規范,圖表制作精確。 |
||
4.無知識性和常識性錯誤,文筆流暢,文質優美,可讀性強。 |
||
創新性
|
1.理論創新:結合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進展,提出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對已有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進行科學的修正和補充,而不是對已有研究結論的再次論證。 |
30分 |
2.實踐創新: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實踐方面取得創新的進展或突破,有新思考、新方法、新策略、新探索。 |
||
3.研究方法創新:用新的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對已有的方法進行科學地修正和補充。 |
||
實踐性 |
教師能夠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充分利用高效教育資源、產品(如 “和教育”教育產品等)以及網絡教育平臺(如“和教育”平臺等)進行論文創作。如有使用高效教育產品、登錄平臺等教育實踐操作,可作為論文亮點進行加分。 |
附加分 5分 |